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:为什么收入涨了推荐配资股票,可存款却越来越少?这个问题看似简单,但背后藏着不少让人意想不到的真相。德国理财大师博多·舍费尔用了三十年的时间,研究了一些人始终难以变富的原因。
他发现,问题并不是出在赚得少,而是与我们对金钱的看法和使用方式息息相关。舍费尔总结了三个最常见的错误,而这些错误可能正在悄悄地影响着你。
第一个问题是,大家总以为只要赚钱多,就能变富。舍费尔却说,这句话根本不成立。举个例子,假如一个人年薪20万,但花掉19万,和另一个年薪2万却存下1万的人比,存款几乎没什么差别。
舍费尔指出,真正让人变富的,是储蓄,而不是单纯地提高收入。富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,富人会让钱替自己工作,而不是靠自己拼命工作。就像可口可乐的发明者潘伯顿医生,创造了一个改变世界的配方,但因为没钱,竟然以2300美元贱卖。
后来买家转手就赚了2500万美元,这就是资本的力量。
第二个问题是,我们从小可能被一些错误的观念洗脑了。舍费尔小时候就听到很多人抱怨经济不好,有钱人都不是好人,还说金钱是万恶之源。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?
其实,这些观念会让人潜意识里抗拒财富。舍费尔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说明:金钱就像一只下金蛋的鹅,鹅是资本,蛋是收益。如果你没有鹅,只能靠捡蛋,也就是上班赚钱。
而更糟糕的是,有些人一旦有了钱就花光了,相当于把小鹅都杀死了,根本没机会让它下蛋。
第三个问题是,很多人害怕风险,总觉得把钱存银行最安全。舍费尔提醒大家,银行的年利率才2%-3%,而通货膨胀率可能高达5%-8%,存钱实际上是在亏钱。他还区分了三个概念:投机是靠买卖差价赚钱,风险大;投资是买入后就能获得收益,风险可控;储蓄主要是保值,收益很有限。
舍费尔认为,真正的投资者从买入那一刻开始就赚钱了。
为了帮助大家摆脱这些困局,舍费尔提出了一个简单的50/50法则。即使你现在负债累累,也要开始储蓄。具体来说,扣除生活必需支出后的剩余金额,50%用来还债,剩下50%存起来。
为什么不全部用来还债呢?因为储蓄不仅是为了积累金钱,更是一种培养富人思维的过程。当你开始储蓄时,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消费者,而是一个资本家了。
舍费尔还给出了财务自由的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是财务保障,积蓄能维持基本生活6到12个月;第二阶段是财务安全,投资收益覆盖所有生活开支;第三阶段是财务自由,投资收益远超生活开支,可以追求真正热爱的事情。他强调,改变金钱观念是迈向财务自由的第一步。
为了让大家立即行动,舍费尔设计了三步计划。第一步是写下自己对金钱的所有看法,找出其中的负面信念;第二步是开始“支付自己”,也就是说,每次收入先存下10%,哪怕只有100元;第三步是学习投资知识,可以选择靠谱的课程或者经典书籍。
舍费尔的总结很简单:只有你自己才能让自己停下来,内心的障碍才是最大的限制。最后,他还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:如果十年后的你能穿越回现在,你希望现在的自己做什么决定?
据了解
根据最新的调查,博多·舍费尔的理财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实践。尤其是在2025年这个经济环境多变的年代,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单纯靠努力工作并不能实现财富积累。舍费尔的50/50法则和三步计划,已经帮助了不少人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。
同时,他提到的财务自由三个阶段,也让人们对自己的财富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通过学习投资知识和改变金钱观念,重新审视自己的财务规划。
看完这个事件我有一些感想
舍费尔的观点让我想起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。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,收入很高,但存款却少得可怜。原因很简单,这些人没有建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念,总是把赚来的钱花得精光。
还有些人一提到投资就觉得风险太大,宁愿把钱死死地放在银行,结果越存越少。其实,真正的问题不在于钱多钱少,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使用钱。换句话说,舍费尔不仅是在教我们怎么存钱,更是在教我们怎么用钱去改变命运。
接下来,我们一起看看对于这件事网友们是怎么看的。
写在最后
想想看,这些年你是不是也掉进了“努力赚钱就能变富”的思维陷阱?舍费尔的观点有点刺耳,但仔细琢磨后,确实很有道理。我们总是埋怨钱不够用,却从来没想过问题出在自己的金钱观。
说白了,大家都想过上更好的生活,但却不愿意改变习惯。问题是,你真的甘心一辈子当赚钱机器吗?还是愿意用储蓄和投资去创造财富?
这些问题值得每个人好好想想。
那么小编想问
如果现在的你每天都在拼命赚钱,却存不下钱,你会不会反思自己的方式出了问题?为什么我们宁愿相信“钱是万恶之源”,却不愿相信自己可以通过正确的理财变富?舍费尔已经给出了答案,但真正改变的关键还是你自己。
你愿意试着走出舒适圈推荐配资股票,改变自己的金钱观吗?还是继续做那个捡金蛋的人?这些问题值得深思,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